孕妇肥胖怎么办

大多数人对于孕妇肥胖有这么一个认识误区:妈妈吃得好,长得胖,宝宝才能跟着补充营养。其实,孕妇肥胖对于准妈妈们来说可不是好事,严重的话,是可能造成流产的。那如果孕妇肥胖怎么办呢?专家认为,孕妇肥胖的话,应注意控制饮食方面,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
孕妇肥胖怎么办

大多数人对于孕妇肥胖有这么一个认识误区:妈妈吃得好,长得胖,宝宝才能跟着补充营养。其实,孕妇肥胖对于准妈妈们来说可不是好事。据了解,孕妇在妊娠初期肥胖,可导致高血压病等多种合并症,且可能会导致难产或流产。因此,孕妇应该尽量注意避免不正常发胖。

那么,孕妇肥胖怎么办呢?

1、控制进食量:肥胖孕妇要控制进食量,最主要就是要控制糖类食物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进食量。孕妇每天吃的米饭、面食等粮食均不宜超过每日标准供给量。动物性食物则可多选择含脂肪相对较低的肉类,如鸡、鱼、虾、蛋、奶,相应的,要少选择含脂肪量相对较高的猪、牛、羊肉。

2、饮食均衡:孕妇的每日食物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豆类,这样可以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又能控制脂肪量。另外要少吃油炸食物、坚果以及植物种子类的食物。这类食物含脂肪量也较高。

3、随时监控体重:到了怀孕晚期,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应该会比中期稍微慢些。一般每月约增加1千克。孕妇要随时称量自己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如果孕妇体重猛增,每周体重增加超过500克,出现肥胖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脂肪摄取过多造成的。

4、增加产检次数:由于肥胖孕妇更易患疾病,并有早产、产巨大儿的危险,所以要比一般的孕妇更注重产检,可适当增加产检次数。

5、坚持运动:孕妇肥胖的话,可每天安排一定的运动量。散步或游泳都是适合孕妇减肥的运动。

孕妇肥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太陌生。很多人以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需要营养,孕妇吃多点,宝宝也会跟着长得好,于是不少妈妈都会拼命地补充营养,结果导致自己一度肥胖起来。其实,这样不仅对妈妈的身材有影响,对宝宝来说,孕妇肥胖更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据了解,孕妇在妊振初期肥胖,常可导致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生,并有产生妊娠毒血症的危险等。这样是非常影响胎儿及新生儿的发育生长的。而且,据统计表明,肥胖孕妇的流产率为8.7%,而体重正常的孕妇流产率为2.1%。除此之外,孕妇肥胖,难产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因此,准妈在妊娠期必须重视饮食的调节,防止妊娠期肥胖症的发生。

孕妇肥胖对于母婴来说都不是好事。孕妇肥胖可导致妊娠期多种合并症的发生,还可能导致难产甚至流产,因此,妊娠期间,孕妇的饮食一定要合理、营养均衡,以免发生过度肥胖的情况。

为了避免过度肥胖,准妈们一起来吧!看看孕妇肥胖的饮食原则,拒绝做胖妈妈!

孕妇肥胖的饮食原则:

1、多吃蔬菜水果:准妈在控制进食量后,由于主食和脂肪的进食量都减少,往往饥饿感会比较严重,这时候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缓解饥饿感,同时增加维生素和有机物的摄入。建议选择含糖分少的水果,效果会更好。

2、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有些准妈喜欢吃零食,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进食大量的食物。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因此,有这种情况的肥胖孕妇要注意,饮食得要有规律,要按时进餐。习惯吃零食的话也可以选择热量比较低的水果作零食,不要选择饼干、糖果、瓜籽仁、油炸土豆片等热量比较高的食物作零食。

3、定时定量进食:三餐不定时最容易发胖了,而且也会导致身体不健康。所以,准妈们要定时定量进食。这样才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总之,准妈们要记得,孕期间讲究饮食营养均衡,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补充营养。各位妈妈们还得多留个心眼呢!

为了避免孕期肥胖症,准妈妈们在平常就要多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具体来说,预防孕妇肥胖,可以这么做:

1、遵循孕妇肥胖的饮食原则,合理进食、均衡营养。

2、把蔬菜当作水果吃: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容易发胖,并可能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症,因此,建议把一些口感好的蔬菜当作水果来吃,或者与水果混合在一起食用。

3、采用煎烤、清炖的肉类烹饪方法:烹饪肉类时,如果采用红烧的办法,很容易摄取过多营养,因此,怀孕期间食用肉类,可以多用煎烤、清炖的办法来烹饪红肉类,比如用橄榄油与香草海盐烤羊排、清炖牛肉等。

4、多用豆类、玉米、甘薯等充当主食:孕妇预防肥胖,可以调整主食的结构,少吃一些精米白面,并适当在主食中增加豆类和杂粮,比如蒸一碗杂粮饭。

5、自制调料:有些妈妈为了使食物更加好吃而添加一些调料,殊不知这些调料也非常容易使人发胖。所以,不妨试试自制沙拉汁等。

7、将晚餐时间提前,并坚持饭后散步:怀孕期间如果可以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也是对控制体重非常有益的。吃完晚餐后稍微休息下,外出散步30~45分钟,对于母婴来说都是有帮组的。一方面,这样可以消耗一定热量,另一方面,适量运动还可以帮助自然分娩。

8、每天坚持称量体重:孕期可以买一只电子称,每天准确地称量,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9、建立一个饮食日记:孕妇可以参考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结合自己建立的饮食日记,记录好改善自己食物的摄取量等。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