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钙的吸收,婴幼儿时期是佝偻病的高发期,所以不少家长此时都忙着给孩子补钙,却不知道钙必须通过维生素D来吸收,才能让孩子的骨骼更强壮。钙和维生素D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必须同时补。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儿童每日钙摄入量为:0~6个月400mg,6个月~2岁为600mg,3~9岁为800mg,10~12岁为1000mg,13~15岁为1200mg,16岁~成年为800mg。儿童补钙首先强调食补,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不偏食。日常饮食要注意补充含钙多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蛋黄、虾皮、鸡肉、肝、花生等,因草酸影响钙吸收,应避免食用含草酸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人体皮肤中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变成VitD3,所以应尽量让孩子晒太阳,注意玻璃可阻挡紫外线,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一般情况下,婴儿满月后,可每日进行10~15分钟日光照射,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到2小时。
为预防佝偻病,早产儿生后2周,足月儿生后1个月每日还需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元素钙200mg。2岁以后随着小儿的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的增多,添加辅食种类不受限制,不再需要添加钙剂和维生素D。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母乳中钙磷比例恰当,易于吸收,但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所以母乳喂养儿生后3个月内可暂不额外补充钙剂,只补充维生素D。新观点认为:食物中摄取及每天在户外活动半小时以上,可获得足量维生素D,并可长期储存,到医院检测者99%以上不缺乏维生素D,长期服用或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所以可只补充钙剂。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需要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补充钙剂。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血尿酸高作为诸多代谢紊乱因素之一,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肥胖等伴发,构成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清尿酸浓度降低(低尿酸血症)常被临床所忽视。在机体氧化还原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血尿酸偏低的原因是患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血尿酸高主要是尿酸在体内排泄不畅,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组织,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痛风石。对于通风的患者,要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主要就是动物内脏心、肝、肾等),一般每天饮水要
血尿酸偏高常见于痛风 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结核 肾盂积水 慢性白血病 尿毒症肾炎 肝脏疾患 氯仿和铅中毒 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中,尤其和各类肾脏的病症有联系,需要人们多加注意,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血尿酸值处于正常范围呢?血尿酸值偏高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血尿酸偏高可能有很多因素引起,有可能是各类疾病引发的代谢综合征,与其相关最紧密的是痛风。血尿酸偏高会导致痛风,当尿酸浓度过高时会以钠盐的形式积累在关节、肾脏中,引发组织异物炎性反应,百分之90以上的痛风与血尿酸高有关。那么,当血尿酸偏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