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穿开裆裤好吗

前段时间各大网站爆出连帽衫致儿童死亡事件,近日开裆裤又被关“小黑屋”了,儿童服装安全问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扬子晚报》报道,开裆裤已经被列入少儿用品“黑名单”了。 不知道各位家长们有没有为宝宝备上1-2条开裆裤呢,这种省布料的裤子也让麻麻省心不少,而且不会捂红宝宝的小PP。但宝宝的隐私部位就公之于众了,加上宝宝们喜欢在地上翻来滚去的,一不留神就容易磨伤皮肤,对于这种弊大于利的事情,有专家就表示最好别给宝宝穿开裆裤。
宝宝穿开裆裤好吗

那些年我们穿过的开裆裤,如今真的要谢幕了呢。专家指出,宝宝穿开裆裤很容易感染细菌哦,小北鼻们总是在地上爬来爬去,很容易擦伤小屁屁呢,细菌也会不留情面的入侵宝宝的私处。但是给宝宝穿开裆裤真的很方便呀,大小便很方便,不用担心宝宝尿裤子。下面跟着妈网百科探究宝宝穿开裆裤好不好吧。

宝宝穿开裆裤的好处

年幼的小宝宝,大小便总是说来就来,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爸妈们一不留神,宝宝就尿裤子,拉便便了。而帮宝宝换上开裆裤的话,妈咪们就不用那么操心了。另外夏天到了,给宝宝穿着厚厚的裤子,很容易捂坏小屁屁呢,穿凉爽的开裆裤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宝宝穿开裆裤的弊端

从卫生的角度考虑,开裆裤会将宝宝的小屁屁和私处都暴露出来,而他们又那么爱玩,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一不小心就容易磨损皮肤呢,还有可能碰伤私处哦。另外宝宝穿着开裆裤出现在公开场合,也是不那么安全的,毕竟现在很多虐待儿童的坏人们,可不能方便这些人呢。

其实完全抛弃开裆裤也不太现实,家长们不妨试试这样做,给男宝宝穿开裆裤的时候帮他垫上尿布,而帮女宝宝穿开裆裤,可以在裤子上钉个扣子,这样宝宝大小便就方便多了。

给宝宝穿开裆裤,不少新手妈妈可犯愁了呢,分不清开裆裤的前面和后面哦。当婆媳为了一条开裆裤怎么分前后而发生争执的话,也是挺忧伤的。所以开裆裤怎么分前后呢?

开裆裤开口较大的是后面!

这种节省布料的开裆裤,咋看起来,也是令人傻傻分不清前后。不过有经验的妈咪会告诉你,开裆裤开口较大的一面是后面呢,旁边还吊着两条带子,这个还是比较容易分清楚的。

给宝宝穿开裆裤绳子要交叉后绕到前面!

不过开裆裤怎么系带子呢?分清前裤子的前后面后,绳子就从后面交叉然后绕到前面来系哦。给宝宝穿上开裆裤后,右边的绳子就直接在腰后穿过左边的洞洞,然后绕道前面,左边的绳子就从右边绕道前面,酱紫就ok了。宝妈们拿到裤子之后按照教程操作一遍就OK了,还是比较容易的。

炎炎夏日快来了,妈咪们为了不捂热的宝宝的小屁屁,可能会想着帮宝宝换上开裆裤呢。但心塞的问题来了,由于开裆裤是系上绳子的哦,每次换尿不湿的时候又要解开带子,换好之后用重新系上带子,也是很麻烦呢。有没有什么省心的招数即使给宝宝穿开裆裤也能轻松换尿不湿呢?

妈网百科认为,每次给宝宝换尿不湿,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脱下裤子!如果只是尿尿的话,可以脱一半开裆裤,然后换尿不湿。而如果是拉便便的话,就要脱下开裆裤了呢。你嫌麻烦的话,就需要将开裆裤的开口开大一点喽。

当然如果你的手比较巧的话,也是不脱开裆裤就直接换尿不湿的。可以从开裆裤开口的地方穿过,然后直接给宝宝换上尿不湿。

虽然给宝宝穿开裆裤有各种坏处,但是它很方便呀,而且很透气呢,夏天来了不想捂红宝宝的小皮肤,开裆裤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每个妈妈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坚持给宝宝穿开裆裤的话,那么一定要护理好,不能让宝宝随便在地方爬行。

妈网百科建议,宝宝在1岁之后就不要给他们穿开裆裤了。

宝宝1岁之前,为了不捂红宝宝屁股,让宝宝舒服的度过每一天,可以给宝宝穿上开裆裤。但是宝宝大一点的时候,他对外界的食物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在地方爬来爬去,一不小心可能就家长的眼皮底下弄伤自己了呢。

而且宝宝慢慢发育,宝妈们也要适当宝宝的私隐哦。另外到了合适的年龄,家长们也要给宝宝灌输保护自己的意识了,要让宝宝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不能随便让人抚摸的。

给宝宝穿开裆裤也许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毕竟到了夏天,长裤子很容易捂红宝宝的肌肤呢,穿轻薄透气的开裆裤也是蛮好的。但我们也知道给宝宝穿开裆裤也有一些弊端,所以当你给宝宝穿上开裆裤的时候,有几个点是需要注意的。

1、注意安全。宝宝会在地上玩玩具,他们偶尔也会爬来爬去,但如果地面很粗糙,或者有障碍物的话,很容易弄伤宝宝呢,家长们一定要留意哦。

2、注意卫生。宝宝不能完全在无菌的环境下生活,但是他们的抵抗力很弱,如果地面很脏的话,细菌就容易攻击他们。建议家长们给宝宝设置一个活动区域,另外里面的物品要放在太阳下杀菌。

3、只在家里给宝宝穿开裆裤。外面的空气更浑浊,细菌也会更多,如果要带宝宝出门的话,家长们记住给宝宝穿上满裆裤。

4、每天帮宝宝清洗小屁屁。宝宝穿着开裆裤坐在地面上,小屁屁很容易沾上各种细菌呢,所以爹地妈咪要帮宝宝做好清洁小屁屁的功夫哦。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