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泡水喝的功效

藏红花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地在希腊、小亚细亚、波斯等地,《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法郎,产于天方国。”“天方国”即指波斯等国家。番红花是经印度传入西藏,由西藏再传入中国内地。所以,人们把由西藏运往内地的番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称做“藏红花”。藏红花有三个世界之最:一是世界上最贵的药用植物,二是世界上最昂贵和最珍贵的香料,三是世界上最好的染料,被西班牙人誉为“红色金子”,可见藏红花的功效与价值是可观的。
藏红花泡水喝的功效

藏红花能起到增加体质的作用,也能调节内分泌,但是能养颜美肤也是极不错的。话说藏红花泡水能经常喝吗?喝多会不会有问题?

藏红花不能经常喝哦,大家都知道物极必反哦。另外藏红花有一点毒性,每天泡水用的的剂量要控制在在3克以内。

藏红花,一般是每次取5-8根泡水喝,一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不适合喝太多,另外女性月经期间不要喝(也有人建议只喝到月经来前2-3天即停)。

喝藏红花茶的时候最好不要搭配别的茶一起喝,藏红花只适合单独浸泡哦。

藏红花的作用

1、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藏红花用于治疗人体多种慢性疾病,通过其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的功效,增强机体耐力,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此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到调整人体气机运行,平衡人体阴阳的作用。

2、对肝胆的作用:藏红花具有利胆作用,藏红花酸能降低胆固醇和增加脂肪代谢, 可配合山楂、草决明、泽泻等传统中药,用于脂肪肝的治疗。藏红花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从而降低异常增高的球蛋白和总胆红素,可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藏红花酸对有毒物质引起的早期急性肝损害有化学预防作用,有希望用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3、对肾脏的作用:目前认为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与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有密切关系,藏红花用于干扰肾炎动物模型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藏红花可使肾毛细血管保持通畅,增加肾血流量,促进炎症损伤的修复。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藏红花萃取物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在常压缺氧的条件下,可增强细胞内的氧代谢功能,提高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剧烈运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5、抗肿瘤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藏红花制剂具有明显的抑癌抗癌能力。

6、补血的作用:补气最好还是服用藏红花,虽有副作用,但只要不过量,还是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时它对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等效果很好,还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建议各位MM按照藏红花的功效与吃法上所说的去做,还是可完全改善肤色,美容养颜的。

藏红花泡水喝的功效

1、增强体质:长期工作压力,使体内防御能力下降,极易受病毒的侵害引发各种疾病.藏红花茶促进巨噬功能,消除细胞周围的“垃圾”,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使健康生活无忧无虑.

2、调神静气:长时间工作使人心情烦闷,思维迟钝,是人体内(尤其是大脑)缺氧的表现.藏红花茶能及时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血氧供给,让饮用者保持思维敏捷,心态平衡,充满自信.

3、调节内分泌:色素在肌肤表面沉淀,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令人烦恼,尴尬.藏红花茶可及时调节内分泌,消除因内分泌失调引发的色斑,恢复健康自信

4、养颜美肤:现代女性承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容易造成焦虑,不安,睡眠质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肉眼看不见的毛细血管淤塞,血流速度减慢,千万肌肤缺氧.严重时会因血液淤滞,色素沉淀,水分被挤出血管,导致肌肤因缺氧而失去自然光泽,肌肤表面出现色素沉淀的斑点.饮藏红花茶颗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活血耐缺氧的功效,明显发送血液微循环,让每一个细胞都得到充足的血氧,水分和营养,使体内每一个细胞充满活力,外表自然流露弹性肌肤,尽显细腻光泽。

藏红花泡水喝用量

对于一级至顶级的藏红花,一般的吃法是每次取5-8根泡水喝,一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月经期间不要喝(也有人建议只喝到月经来前2-3天即停)。如果有到医院检查过的,请按照医生要求的用量和用法吃。

藏红花泡水喝正确步骤

1、将玻璃杯洗净备用

2、取3-8根藏红花置于干净的玻璃杯中

3、用沸水冲泡藏红花

4、静置数分钟后饮用。续杯4、5次后连同花丝一起服下。

藏红花可以提味、上色,所以近年来有些食物中加有藏红花,例如含有鲍鱼汁的菜肴,由于添加了藏红花,呈现出很吸引人食欲的亮红色;一些餐馆的海鲜饭中也加有藏红花,味道很诱人。

此外,藏红花还可以掺入面粉,制成食品,不仅颜色好看,而且美味可口。这些食物,普通人食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孕妇来说,可能会有流产等风险。仲主任说,藏医学中,除特殊情况外,不提倡孕妇服用任何药物,虽然这些食品中藏红花的含量不是很高,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数字,能显示多少剂量的藏红花会对胎儿有影响,况且,个体差异较大,为了避免不良后果,孕期最好不要食用含藏红花的食物。

所以藏红花泡水是最好不要喝的哦!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