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随着宝宝哇哇大哭的充满活力的哭声,预示着一个家庭又多了一个新的小生命。原本新生命的出现是带来喜悦与欢心的。可是如果宝宝身体并不健康呢?那将会是一件非常令人难过唏嘘的事情。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早期新生儿的常见病,那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怎么回事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表现有哪些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原因是怎样的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怎么治疗呢?如何预防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在新生儿降临的时候,新爸新妈们往往都会被喜悦淹没,如果这个时候告知宝宝得了病,那滋味,无疑像是泼了一盆狗血在身上。其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怎么回事呢?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吸入性肺炎分类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

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等。需要住院治疗。

肺炎对于儿童来说是具有一定危险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有近300万5岁以下儿童因肺炎致死,在我国该病也是儿童因病致死的第一位原因。那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表现有哪些呢?

如果孩子患有肺炎的话,他们会呼吸不畅,体温过高,一直高烧不退,严重者会呼吸衰竭。

而且孩子感染肺炎之后,会表现为没有食欲,口吐白沫,精神不挤,头痛,昏昏沉沉,一直想要睡觉,这些都会使得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父母在平时一旦发现孩子有肺炎可疑症状,就要立刻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帮他们治疗疾病。

温馨提示:当新生儿出现以下异常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不吃奶、反应差、哭声弱;咳嗽或吃奶后呛咳;呼吸表浅而急促,鼻翼扇动;发热或体温不升;甚至呼吸不规则、点头呼吸,或口吐泡沫、面色发绀。尤其是曾有过胎儿宫内缺氧史,或羊水混浊史的新生儿,更要加倍小心。

有宝妈刚做新妈妈,宝宝早产半个月,但给宝宝喂奶时呛咳了一下,小家伙呼吸急促,使劲地煽动着鼻翼喘气,哼哼的声音,有气无力的。医生诊断为吸入性肺炎。但是宝妈很疑惑:宝宝出生的时候好好的,吃奶也没呛咳过,怎么会得这个病呢?那么新生儿吸入性给予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1、如果母亲在孕期受到细菌感染,那么孩子在胎儿时期可能就会受到病原侵染,患上肺炎。

2、或者是母亲在生产时,孩子在产道内受到细菌侵染,导致病毒入侵呼吸道,引发肺炎。

3、如果孩子在出生后生病感冒或者是发烧,没有得到治疗,也会使得病情发展为肺炎。

4、另外,孩子受到病毒侵染,例如被如风疹病毒、大肠杆菌、含苞病毒等传染,也会引起肺炎。

孩子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宝宝生病的话,父母会十分着急。例如,当新生儿染上肺炎的时候,会呼吸不畅,高烧不止,这是一种异常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怎么治疗呢?

首先,父母在平时要注意帮助孩子维持正常体温,安排好室内温度,控制好衣服厚薄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忽冷忽热,帮助他们预防生病。另外一旦发现孩子有感冒发烧的情况,就要带他们去医院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对于患上肺炎的孩子,医生一般会采取使用某些抗生素。当然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病人体质,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的。

1、一旦确诊为新生儿肺炎,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轻度肺炎在门诊就可以治疗,重症肺炎就必须住院治疗。治疗的效果与感染程度、感染何种病菌有关。

2、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往往会让宝宝拍胸片,因为胸片能帮助确诊,从而了解是何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现在的仪器更先进,辐射更小,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3、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与生产方式没有直接关系。通常患有新生儿肺炎的病例中,顺产出生的胎儿经产道感染肺炎居多。而另一些产妇正是由于胎儿已经在宫内感染患上新生儿肺炎,具备行剖腹产的指征,才进行的剖腹产。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宝宝患肺炎会伴有不同的并发症,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它的传播途径很广,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危机宝宝的生命。那么如何预防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呢?

1、防止胎儿宫内缺氧和分娩时缺氧,是预防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关键。因此,重视孕期检查,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孕期并发症,定期作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尤其是在临近分娩时,如若发现胎儿有宫内缺氧的情况,须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尽快结束分娩。

2、对于新生儿来说,居所环境要安静,室内空气流通且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减少新生儿与发热、咳嗽患者接触,均有利于减少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3、此外,母乳中含多种免疫抗体,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所以,要让新生儿多吃母乳。但喂奶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母亲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晕下方喂哺,以防因奶汁太急引起呛咳。人工喂养时,不要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新生儿喂饱奶后,可将他竖起趴在妈妈的肩头,轻拍其背,便于以打嗝方式排出胃内空气。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