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泡黑豆的正确做法

醋泡黑豆是一种养生方法。醋泡黑豆有补肾、减肥、明目、乌发、美白等功效。
醋泡黑豆的正确做法

醋泡黑豆要怎么保存好呢?其醋泡黑豆的保存方法很简单,只要在保存的时候将装有老陈醋和黑豆的瓶子拧紧了,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就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哦!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也可以选择放在冰箱里。不过,从实践情况来看,第一种方法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 选择自己最方便的方式保存即可。

醋泡黑豆是一种养生方法。醋泡黑豆有补肾、减肥、明目、乌发、美白等功效。对于爱养生的食客们,可以来学习一下醋泡黑豆的正确做法!

主料:黑豆100克、醋适量、蒜适量

步骤:

1、将黑豆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2、将黑豆放入平底锅内,以中火炒干黑豆的水分

3、转小火炒至黑豆表皮裂开,关火待冷却

4、取一无油无水的干净容器,放入冷却的黑豆,倒入刚开瓶的香醋;醋的分量以完全淹没黑豆为准,多少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决定,在表面放入大蒜

5、将容器密封起来,放置阴凉处或冰箱冷藏保存7后即可食用。

烹饪技巧:

1、建议大家用玻璃容器,因为塑料盒容易被醋腐蚀;

2、泡好以后,每一颗黑豆都饱满光泽,7天后打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醋香迎面扑来,让人垂涎欲滴。吃不惯纯酸味道的朋友,可以加入适量榨菜碎末,吃起来口感更好;

3、醋泡黑豆有2种做法:一是熟豆泡醋,二是炒豆泡醋。2个方法各有利弊,熟豆泡醋口感好,腌制时间短,但会流失部分营养成分;生豆泡醋腌制时间较长,口感较差,但营养更丰富。

醋泡黑豆不仅是一道独具风味的菜品,在人们享受这道特色菜的同时,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是极为有益的,醋泡黑豆的营养价值自古就被人们所认可,我国最早的远古时代的医著,名《五十二病方》,其中就有关于醋豆之记载,载:“黑豆煮醋,滋胃肾,小便癃闭。”其实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醋泡豆之说,如醋蛋治百病,如醋泡花生、醋泡黑豆能降血压、减肥、美容、抗感冒、解毒、治便秘等。那么,醋泡黑豆的营养价值包括哪些呢?

1、黑豆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活血利水、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的功效。

2、醋是由古代酿酒大师杜康的儿子黒塔发明,黒塔学会酿酒后,将酒糟巧妙处理后发明成了醋。醋的种类很多,有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保宁醋、白醋及米醋。醋具有消食开胃、软化血管、防腐杀菌、降脂降压、抗衰美容等作用。

3、用纯粮醋泡黑豆是为让人体更好吸收黑豆中的花青素,因为黑豆中的花青素是水溶性,在酸性溶液中花青素中抗氧化抗自由基的能力也最好,更易被人体吸收。每天食醋泡黑豆可以补肾减肥、清热明目、黑发美白。

醋泡黑豆具有美容、减肥、补肾、明目、乌发功能,有效改善便秘、高血压、高血脂、腰酸腿痛、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发、冠心病和看电脑、电视时间长引起的视力下降、眼睛疼痛、干涩、头晕、头痛。同时醋泡黑豆对于改善近视等眼部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醋泡黑豆除了能帮助抑制视力下降外,对治疗慢性疲劳、肩膀酸痛,高血压、高胆固醇也很有功效。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看看醋泡黑豆的食疗价值吧!

1、美容护肤。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建议可以多吃一点,因为黑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起到很好的美容的养颜的作用;

2、增强活力和精力。黑豆就是一种有效的补肾品,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可以多吃一点,能够起到很好的补肾、提高精力的作用,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而言,可以多吃;

3、很好的抗氧化剂。黑豆中含有含有花青素,能够很好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美容护肤的好食品;

4、清热明目。黑豆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明目的作用,因此多吃黑豆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近视明目的作用,因此建议可以多吃一些黑豆的类食物;

5、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虽说醋泡黑豆具有补肾、减肥、明目、乌发、美白等功效,受到很多人的推崇,但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醋泡黑豆在吃的时候也要讲究适量,并不是吃多少都可以。那么醋泡黑豆每天吃多少?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醋泡黑豆的食用指南吧!

中医讲五色、五味,“黑”入肾,“酸”入肝,黑豆对人的肾是有好处的。同时,从营养的角度,豆类富含植物蛋白,营养丰富。多吃豆类或者黑色食品对人体都有好处。但这类食物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比如对植物蛋白过敏的人就不能吃;胃肠功能低下者,特别是胃不好的人,吃了会胀气不消化,而很多中老年人肠胃都不好,吃了反而就有害了。对“醋”而言,痛风患者和酸性疾病有关的患者就不能食用。有慢性肾病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的患者是不适宜服用黑豆的,因为里面含有一种嘌呤物质,它会引起肾衰竭患者的尿酸升高,另外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朋友,也不适宜服用用醋泡过的黑豆。

总而言之,人体出现病症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引起的,因人、因时不同,一旦患病,还是要及时就医。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