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烧的基本应对方法有以下七种: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如果婴儿发烧,那么可以给婴儿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了,而且也是非常有效实用的,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但是,要记住的是,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指的是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 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oC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
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C,每次5~10分钟。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
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C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了让宝宝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所以需要少穿衣服。有条件者,还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
退热贴是最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不过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
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所以一定要慎重使用冰敷。
7、酒精擦浴
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酒精擦浴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目前已经被摒弃了。
一般来说,如果家长遇到婴儿发烧的情况,要先对宝宝的发热做出初步评估,即区别发热是环境因素所致还是疾病因素所致。然后再选用好而安全退热的方法。
1、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宝宝发热
最常见的原因是保温过度,如衣着过多、捂被过多。尤其是当室内环境温度接近30℃时,若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新生儿乳汁摄入减少就可引起新生儿脱水而致宝宝出现发热。
如果是这种因素引起的发热,宝宝表现为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手足发烫和尿少。遇到此种情况所致的发热,家长不必惊慌。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新生儿居住室温以22—25℃时为宜),松开被包或多补充水分后,宝宝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2、疾病因素引起的发热
若新生儿宝宝发热时伴随有反应转差,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手足发凉,这就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发热,家长应理性处理,最好是及时送医院查看。转送途中,宝宝须少包裹,头部可枕冷水袋。
当体温超过39℃时可先在家中给予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水温为33℃-35℃,擦浴部位为前额、四肢、腹股沟及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甚至低于35℃,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婴儿发烧的原因,主要分为: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
1、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如果婴儿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那么就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1)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另外,当宝宝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想要辨别婴儿发烧情况的严重性,那么还要了解婴儿发烧症状。很多家长从体温方面来辨别婴儿发烧情况,这是片面的。因为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病的真正的最关键的方法。
对成人来说,体温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轻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3℃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
如果发烧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不管体温如何,都应该及时去看医生,请医生进行专业诊断。
1、婴儿一直哭闹不停,不管谁来安慰都没有用。
2、宝宝很难被唤醒。
3、如果有人想触碰或者移动宝宝,他就哭闹。
4、脖子僵硬,不灵活。
5、手臂、大腿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不能控制的抽动、痉挛。
6、神志不清,行动怪异(看见或听见不存在的东西,说些很奇怪的话或行动反常)。
7、呼吸时伴有杂音。
8、不能吞咽任何食物,并不住地流口水。
9、皮肤上出现紫色的斑点。
10、肤色灰白或呈暗蓝色。
11、脉搏微弱却快、急(不满1岁的孩子每分钟脉搏超过160跳;年满1岁的孩子每分钟超过120跳)。
12、排尿时有灼烧或疼痛感。
婴儿抵抗力低,所以非常容易发烧。容易发烧的宝宝主要有以下几种。
1、“被多吃”的宝宝
家长都经常对孩子说“再吃点”“多吃点”,也有的家长追着宝宝喂饭,宝宝长年累月的“被多吃”。其实,吃饭是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儿童也一样有这样的感知能力,家长不要强迫儿童多吃,更不能顿顿吃撑。儿童脾胃功能不足,虽然需要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诱发感冒。
2、不爱喝水的宝宝
有些宝宝不爱喝水,家长们就用果汁、牛奶、饮料替代白水,但是过多的甜食不仅伤害了很多孩子的牙齿,也影响了他们的消化功能。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要的“药”。建议家长要从小让孩子养成爱喝白开水、主动喝水的习惯,切不要用饮料、果汁替代白开水。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3、穿得太多的宝宝
有些老人自己怕冷就觉得宝宝也怕冷,干燥温暖的室内也让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但是宝宝穿得太多容易感冒,宝宝们经常处于活动状态,穿得过多,容易出汗,并引起内热蓄积,稍有不甚就会引发感冒发烧。所以,宝宝穿衣要根据气候、室内温度随时增减,以宝宝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明显出汗为宜。
4、少运动的宝宝
与活动量大的儿童相比,不爱运动的儿童,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发烧。同时由于不运动,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都得不到锻炼,整体素质也会下降。因此建议家长要保证儿童每天有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大一些的儿童应每周进行3次体育锻炼。
5、睡眠太少的宝宝
睡眠充足是孩子发育的先决条件,经常睡眠不足免疫力必然下降,就容易感冒发烧。家长应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前要让孩子安静,以免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特别是看到孩子有生病迹象时,一定要确保他们有良好充足的睡眠。通常儿童睡眠时间要保证在10小时以上,晚上10点应进入深度睡眠。
6、不爱洗手的宝宝
婴幼儿处于探索期,双手到处摸,将东西送进嘴里是司空见惯的事。大一些的儿童趁人不备,不洗手吃东西也是很常见的事情。然而凡是传染性的疾病,大都是接触口鼻入侵,在感冒发烧的高发季节,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第一关。
7、胆小的宝宝
有些宝宝性格内向,不爱表达,遇到了问题不能及时向父母诉说,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积累在心中,会降低他们的抵抗力,感冒也经常找到他们。据相关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孩子相对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平常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既不能太迁就,也不能太严厉。
婴儿发烧需要注意什么呢?
1、一般要在体温39度高烧以后才用退烧药,比如说安乃静滴液、泰诺林等。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2、婴幼儿发热,须依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处方用药,不可大意。
3、 新生儿不适合用酒精擦身。当新生儿体温达39℃以上时,可以给他枕上冷水袋,以防过高的温度对大脑造成伤害。
4、比如新生儿吃奶、哭闹后,就如同成人刚做了剧烈运动后全身发热一样,体温也会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且孩子其他状况均无异常,此时就不要紧张,等孩子平静后再试表,体温一定在正常范围。
5、使用退热药后要适当多饮水,这既是儿童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也有助于药物的代谢与排泄,以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