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黄芪粥

党参黄芪粥是著名的广东小吃,因其味甘咸,性平,具有滋阴血、润肌肤的功效而广受人们欢迎。富含B族维生素、磷、钾、锌等多种营养元素,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佳肴。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如在粥中再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党参黄芪粥的做法吧!
党参黄芪粥

下面跟小编一起学习党参黄芪粥的做法!

食材:一小段山药、黄芪30g,党参15g,大米100g煮粥。

做法步骤:

1、先把黄芪、党参一起用水煮40分钟。水可以一次性加多一些。

2、在煮黄芪、党参时,可以来洗大米,洗完后泡10分钟。

3、然后再来处理山药,把山药切成小块。

4、40分钟后我们把黄芪、党参捞出来,等水凉一会儿,再把山药和100g大米放进去,按平时煮粥的时间煮好即可。

党参黄芪粥益气补虚,健脾和胃。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弱者。症见胃脘疼痛,体弱食少,而色萎白,脉虚弱等。本粥是滋养健胃之品。用量一般是一周1~2次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

党参黄芪粥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如在粥中再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

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

提高抗病能力。黄芪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对正常心脏有良好的加强收缩的效果,对中毒或陷于疲劳的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黄芪有持续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疗效,当代著名中医岳中美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古方新用,另创一方“复方黄芪粥”,用于慢性肾炎后期的治疗,收效颇为显著。

党参黄芪粥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粳米:粳米不宜与马肉、蜂蜜同食;不可与苍耳同食,否则会导致心痛。

黄芪: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川芎:川芎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

黄芪性味甘平,入肺、脾经,有补气益中,固表止汗作用。党参性味甘平,入肺脾经,有补气益肺,养血生津作用。大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健脾胃、调和百药,益气生津。

黄芪为补气诸药之首,能益元气、壮脾胃、疗虚损、抗衰老。研究发现,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物质代谢,降低细胞中脂褐素含量。

健康小提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气虚体弱、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脱肛阴挺、自汗盗汗、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气短心悸、肝炎等。凡感冒发热期宜停服,阴虚火旺者也不宜服用。

感冒能吃党参黄芪粥吗?

黄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气弱体虚的人,在三伏期间坚持每天喝黄芪粥,能够提升中气,增强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注意,黄芪粥是补虚的,实证不宜,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都不宜。而体虚、中气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则可以多吃。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吃黄芪之前,必定摸下脉,看看有无浮脉,也就是有没有表邪,来决定是否能吃。

不会把脉的人,也不用着急,只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感冒的症状就好了。没有感冒症状,就可以喝。

实在搞不清楚自己身体状况的人,可以去超市买一点荠菜或鱼腥草,吃一两顿,收收陈寒。第二天就可以喝黄芪粥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此时浊气已去,正有利于培养正气。正气一足,外邪不能入侵。秋冬的时候,就无需惧怕风寒了。

党参黄芪粥适合糖尿病人吗?

说起粥,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吃,怕粥里的糖分会增加病情。其实不然,一碗粥的热量是低于一块肉的。而能治疗糖尿病的黄芪本身就含有糖分。粥和黄芪里的糖分是不会增加病情的,尽管放心食用。

在道家医学里,山药有一个名称叫做气死小人参。由此可见功效巨大的人参,在山药的强大功效面前,也郁闷至极。山药能补益肺气,道医讲,色白入肺。而在吃山药时有一点要提醒朋友们注意,山药的须和皮一定要保留,因为山药的皮和须入胃,对血糖的控制很好。另外黄芪、党参除了补气之外,也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消渴病程长、病程短和有消渴病倾向的朋友,一定要随时注意、密切观察,不要大意,要注意改变周围的环境和饮食结构。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