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鹅蛋的营养价值

鹅蛋的营养价值高,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爱吃。那么,咸鹅蛋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咸鹅蛋,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喝粥的佳菜,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同样多。下面一起来看看咸鹅蛋的营养价值吧!
咸鹅蛋的营养价值

咸鹅蛋是喝粥的佳菜,色、香、味诱人。不仅美味,营养价值同样丰富,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咸鹅蛋含有蛋白质、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D、钙、钾、铁、磷等物质,营养丰富。

2. 咸鹅蛋中蛋白质的含量和鸡蛋一样。蛋白质中富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是完全蛋白质,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3. 咸鹅蛋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是补充B族维生素的理想食品之一。

4. 咸鹅蛋中各种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铁和钙,对骨骼发育有善,并能预防贫血。

咸鹅蛋营养丰富,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是阴虚火旺者的食疗补品。但孕妇、脾阳不足、寒湿下痢者不宜食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肝肾疾病患者应少食。

咸蛋,中国的传统食品,喝粥的佳菜,一般指代咸鸭蛋,但实际上,鹅蛋也可以腌制成咸鹅蛋。味道好,营养价值颇高,且拥有众多功效。下面就由妈妈网给大家介绍下咸鹅蛋的功效与作用吧!

1、补中益气。咸鹅蛋甘温,可补中益气,故可在寒冷的节气里多食用一些,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2、清脑益智。对于记忆力差的孩子来说,咸鹅蛋是最好的食疗用品。

3、咸鹅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蛋白质富含较多的卵磷脂,易于人体消化,对人脑及神经组织的发育有着重大作用。

4、咸鹅蛋富含维生素A、D、E、核黄素以及尼克酸,营养价值比鸡蛋、鸭蛋高出许多倍。

想吃咸鹅蛋却不会腌?下面一起来看看咸鹅蛋怎么腌吧!

1、黄沙腌蛋法。备黄沙500克、精盐100克、精油50克、水适量。腌制时先将黄沙倒入盆中,加入精盐、精油和水,搅拌成糊状,再将洗净晾干的鲜鹅蛋逐个放入粘泥,待鹅蛋均匀粘上泥沙后取出,放入食品袋或其他容器内,3周后即可取出洗去泥沙煮食。若无黄沙,可用其它泥沙代替,如果沙的粘性不好,可加少量粘土。

2、饱和食盐水腌制法。水和盐的用量按鹅蛋的多少来定。腌制时先将食盐溶于烧开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浓度约为20%)。待盐水冷却后倒入坛中,并将洗净晾干的鹅蛋,逐个放进盐水中,密封坛口,置通风处,25天左右即可开坛取蛋煮食。此法腌制的咸鹅蛋,蛋黄出油多,味道特别香。

3、面糊腌制法。取面粉适量,用热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五香粉和白酒并拌匀。再把洗净晾干的鹅蛋逐个粘裹面糊,然后滚上一层食盐,放入坛中,密封坛口。食盐与面糊融和在一起,让盐分渗入蛋内,25天后即可取出煮食。

4、白酒浸制法。按每5公斤鹅蛋和60度白酒1公斤、精盐0.5公斤备料。浸腌时先将晾干的鹅蛋放在白酒中逐个浸蘸一下,再滚上精盐,放入容器内,密封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处,约30天即可取出煮食。

除了作喝粥的佳菜用,咸鹅蛋还能参与制作各式菜肴。下面一起来看看咸鹅蛋怎么做好吃吧!

一、芦笋咸鹅蛋

笋削去老的茎皮,斜刀切成寸长,洗净。蒜瓣切末,选生咸鹅蛋是此菜的关键。生咸鹅蛋才能使蛋白均匀地覆在芦笋上。生咸鹅蛋的蛋黄很硬,将之取出切成小末,再入蛋白中打散。起油锅,爆香蒜瓣末、红辣椒后,入芦笋翻炒几下,即慢慢打入咸鹅蛋汁,一边淋蛋汁,锅中一边快速翻炒,使蛋液能均匀洒在芦笋上。起锅前,淋入麻油即可。

二、咸鹅蛋拌豆干

咸鹅蛋煮熟剥开,将蛋白取出,切成小方块,取五香豆腐干一块,熟香菇数只,都切成小方块,用白糖、酱油、味精、醋等调料冷拌,鲜嫩开胃。

三、咸鹅蛋黄冬瓜条

将冬瓜去皮和瓤,切成小手指状的条,入沸水锅烫焯后捞出,加适量盐、味精、胡椒粉拌和上味,逐一拍上干淀粉,入旺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另取净锅放入蒸熟碾成细末的咸鹅蛋黄,加适量清水成稀糊状,烧开后加味精勾芡,放入冬瓜条,轻轻翻炒,使蛋黄均匀包裹在冬瓜条上,淋些熟油起锅装盘。此菜形似金条,外脆里嫩。

四、咸鹅蛋豆球

将蚕豆剥成豆瓣煮熟捣成泥;咸鹅蛋打碎捣成蛋液加适量水、淀粉和豆泥一起搅拌上筋后,做成一只只球,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后一一盛起;留底油,入糖、醋、酱油勾成薄芡淋上,撒上葱花、味精、五香粉(或胡椒粉)即成。

不少人肯定都会碰到过这样的状况:无意中发现家中还有腌了一段时间的咸鹅蛋,扔掉略觉可惜,可是又不确定是否还能吃。那么,咸鹅蛋腌制时间长了还能吃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咸鹅蛋腌制时间长了还能吃吗?一般而言,咸鹅蛋腌制时间长了也能吃,对身体没有危害,但是不建议食用。

腌制的咸菜之所以能长时间保存,主要是因为里面的盐分重。但是咸鹅蛋里面还含有蛋白质和油脂,这两种物质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比较容易腐败的。且腌制食品放置久了,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增加致癌风险。

总结而言,任何食物都不能过量食用,像咸鹅蛋,用盐量一般在10%左右,吃多了容易得高血压。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