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着不少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偏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什么偏方呢?
药方1
病征:风热咳嗽多见于上感入里化热,热邪迫肺致咳痰不爽,痰黄不易咯出,咽喉充血潮红或发热出汗。证属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宜散风解热,清肺止咳。
药方:桑花15克,连翘、桑叶、菊花各10克,前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6克,杏仁、薄荷、甘草各5克,芦根12克,清水煎服。发热重的加黄芩、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痰多加全栝蒌10克,川贝5克同煎。
药方2
病征:风寒咳嗽咳嗽频而重急,无痰或有稀白痰,鼻塞涕清,咽痒声重,或伴发热恶寒,或见全身不适。证属风寒闭肺,肺气失宣,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杏苏散加减。
药方:杏仁、苏叶、法夏、茯苓各6克,前胡、桔梗、甘草各5克,枳壳、橘红各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清水煎服。咳重加百部5克,冬季无汗加麻黄3克,若发热重、出汗加生石膏10克,同煎服。
药方3
病征:咳嗽喘促、喉中哮鸣、呼气延长、痰白稀有泡沫、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重者端坐呼吸、张口拾肩,面青灰,汗出,舌质淡、苔白薄或白腻、脉缓或滑。
药方:干姜1.5克,桂枝3克,麻黄3克,白芍10克,细辛1.5克,法夏8克,五味子5克,苏子8克,白芥子5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
药方4
病征:咳嗽喘促,喉中痰呜,呼气延长,咯痰黄稠,烦躁胸闷,口渴饮,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薄或黄腻,脉滑数。
药方:麻黄3克,银杏10克,黄苹8克,桑白皮10克,苏子8克,法夏10克,款冬花10克,北杏8克,甘草5克,石膏15克。
药方5
病征:肺脾两虚,咳嗽气短,咯痰清稀,面白无华,倦怠无力,纳减消瘦,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濡无力。肾气虚,喘咳,气短,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四肢不温,语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药方:党参10克,熟地10克,五味子3克,款冬花6克,获苓12克,淮山12克,胡桃肉12克,茧丝子10克,地龙6克,炙甘草3克。
中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调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的,但也只能缓解一定的症状,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疗的。中药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妈妈们不可过分依赖,应该科学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并且遵从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
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的小宝贝睡觉时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正常地发育、吃奶,醒时呼吸也正常。但在进入睡眠就会感觉呼吸加速,变得更急促了。如果看到自己的小宝贝存在这样的现象,那么妈妈们就要要上上心了,这可能是一种健康状态出现危机的示意信号,妈妈们要及时根据小宝贝的反应去作出灵活应对哦!
很多做家长的都知道,宝宝的睡眠对于宝宝的身体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宝宝睡眠不充足,不仅会哭闹,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表现。而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于睡眠时间的要求是不同的。那么,两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多少合适呢?他们的睡眠时间少会有什么危害呢?
照顾新生儿是妈妈甜蜜的负担,当中滋味,冷暖自知。当妈妈为宝宝倾尽心思时,最希望宝宝吃得好睡得香。可是,偏偏宝宝就是“不乖”,总是哭闹不肯睡觉。这时,新手妈妈可要注意了,不要只顾哄孩子或者迷信封建习俗,其实有可能是宝宝不舒服,在向你发出求助信号呢!新生儿哭闹不睡觉是怎么回事?妈妈网百科带你看清楚哦!
半夜醒来,听到宝宝发出“嗝、嗝”的声音,宝妈们既惊又喜。新生儿睡觉打嗝是怎么回事?这正常吗?爸妈应该怎么办?将宝宝奉为掌上明珠的你,马上就在脑海里浮现了这一串问题。现代社会资讯发达,新手爸妈们,只要动动你的手指头,在妈妈网百科里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爸爸妈妈想尽了各种法子,摇着睡、抱着睡……无论怎样,怀里的宝宝就是不睡。谁都知道,刚出生的宝宝除了吃喝拉撒,都在睡觉。睡饱了,才能好好长身体。面对不肯睡觉的宝宝,新爸新妈们每天晚上都累地筋疲力尽,心里着急坏了:这新生儿晚上不睡觉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