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以下这些药物需要忌服或者慎服的,父母需注意了。
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抗疟药如伯氨喹啉、扑疟喹、奎宁;呋喃类如呋喃坦啶、痢特灵;抗生素类如新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中枢神经抑制药如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乙醇等。其他如二巯基丙醇、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维生素K、亚甲兰、甲基睾丸酮、苯酸钠咖啡因、山梗茶碱、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甲苯磺丁脲等。这类药物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
2、亚甲兰、苯唑卡因、次硝酸铋等硝酸盐,此类药物能引起新生儿变性血红蛋白症。
3、乙醚、氯仿、氯烷、氧化亚氮、三溴乙醇、水合氯醛、巴比妥类药物、吗啡、可待因、杜冷丁、安定、氯丙嗪、利眠宁及利血平。这类药物能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中枢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4、四环素,可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可能终生不退。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脑水肿、胃溃疡、肠粘膜坏死或穿孔、骨质疏松、高血压。
6、红霉素和硬脂酸,可引起胆汁郁滞性肝炎。
7、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8、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9、一些感冒药小儿也不能随便服用,如银翘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胶囊等成人感冒药。
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更加合理化,更加注意身体的健康,平时要吃的健康也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多多关爱身体。耳朵是人们重要器官之一,也需要得到保护,有时候耳朵会不舒服,比如耳痛、耳鸣、流脓等,这很可能就是患上中耳炎了,那患上中耳炎怎么治疗呢?妈妈百科告诉你。
人因为有了耳朵,才能听到这个世上美丽的声音,所以,人们应该好好爱护自己的耳朵。但是,有很多疾病,威胁着我们的耳朵的“健康”,中耳炎就是其中之一。生病了就要吃药,当耳朵生了这个叫“中耳炎”的病,我们应该吃什么药治疗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大多数出现在儿童身上。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妈妈们一旦发现孩子有中耳炎的症状,就要及早治疗,不然的话危害还是挺大的,长期反复发作会引起颅内的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孩子如果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是很难察觉出来的,因为他们对声音的反应都比较迟钝,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到学习成绩下降了妈妈们才会意识到孩子的听力受到了影响。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有很多。急性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因为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会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妈妈们一旦发现孩子有中耳炎的症状,就要及早治疗,不然的话危害还是挺大的,长期反复发作会引起颅内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