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流感

随着春季的来临,万物开始复苏,不仅仅是花草树木,细菌病毒也开始不断滋生。细菌病毒的滋生,这就意味着流感的到来。一听到流感,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恐惧。由此可见,对人们普及流感知识非常重要,所以接下来本文就要为大家带来流感的相关知识,以此帮助大家正确认识流感。
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一些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这种流感的死亡率比较低,一般会通过气溶胶以及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传播,多发于春秋季节。许多国家曾受病毒侵袭过,比如美国、墨西哥等国。

甲型H1N1病毒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就是H1N1亚型,但在这种病毒中也存在这其他的亚型,比如H1N2、H3N1、H3N2等。医学界最初认为H3N2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人传向猪的。但后来事实证明,猪能够同时感染上一种以上的病毒类型,使得这些病毒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或者重配,以至于形成威力巨大的重组病毒。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能使得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或者说猪被感染的病例。

那么我国为什么称这种病毒为“甲型H1N1病毒”呢?这时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病毒称为A(H1N1)型流感,然后国内也就把它称为甲型H1N1流感了。

在春秋季节,流感不断发生,由于知识的缺乏,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情况表示这流感的发生。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哪种症状代表着可能患上了甲型H1N1流感呢?如何判断病症的严重性呢?

根据我国卫生部下发的相关诊疗方案,该方案指出这种疾病会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期跨时比较短,但相较于其他的流感、禽流感而言,其潜伏期间较长,一般潜伏1天到7天左右,潜伏期过后才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发生。

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和人体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疼痛、头痛、发冷、疲劳等症状,同时还会伴随有腹泻、呕吐、肌肉痛、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有部分患者的病情接下来会迅猛发展,比如突然发热,高烧(39℃),有的甚至还会发生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器官衰竭等较为严重的症状,最严重可导致死亡。

流感其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感病毒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春秋季节比较流行,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流感不同于一般感冒,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流感有特异的病原体,即流感病毒,而一般的感冒没有。流感病毒抗原性复杂,根据其核心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又根据其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可以将同种病毒分为若干亚型。

2、在诸多的流感病毒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容易发生变异。甲型病毒的变异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大组变异、亚型变异、变种(株)的变异。其各自的发病频率各不相同。大组变异一般每三十到四十年发生一次,亚型变异一般每十年一次,而变种(株)的变异发生的频率较高。

3、流感的临床特点为全身中毒症状表现比较明显,比如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其中肺炎型流感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以及一些患有重型慢性病的患者。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已经患上了流感,我们该怎么对流感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呢?所以接下来就要为大家讲解如何治疗流感。

通俗来说,治疗流感我们一般都会将其以治疗普通感冒的形式进行治疗,这样可以达到掌控继发感染、降低表征、让肌群顺利度过病毒期的目的。流感患者早期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对症下药的手段入手,比如体温过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小柴胡口服液来帮助体温降低、恢复采食饮水的生命体征。其他的还需要配上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除以上所谈,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再次患流感的预防措施,比如出门戴口罩,多开窗通风等,衣服被子经常换洗晒等。其次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多喝一些水,多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饮食方面也需要多加防范,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油炸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可尝试冷水洗脸、擦身,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感冒的效果。

那么为了避免患流感情况的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措施来预防流感呢?控制流感的关键所在就是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以下将为大家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预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就目前而言,我国所采用的流感病毒疫苗安全可靠,无论是健康成人还是儿童都可接种,一般的方法是皮下注射灭活疫苗的方式接种。说实在的,疫苗接种后要经过2周左右才能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其有效免疫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2、流行病发病期间,减少出现在人多地方的次数

在流感流行期间,最好暂停聚会,探亲访友的次数也最好减少,出门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家里多开窗通风,常消毒。公共场所也需要做到如此。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流感的感染,比如平时多锻炼身体。遇压力大的情况自我缓解,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