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是什么

最近一种虫子又出来捣乱了,它叫隐翅虫,喜欢在灯光下活动,网传它的毒性极大,拍打后会致人死亡。据专家称,其实隐翅虫并没有那么毒,相较于白纹伊蚊、恙虫、滴水观音这些生物来说,隐翅虫算是毒性最弱的了。不过拍打这种小虫子之后皮肤会有烧灼感,变得红肿又瘙痒难耐。建议大家看到隐翅虫千万不要怒拍,要轻轻的吹走它们。
隐翅虫是什么

清明期间,一条微信在胖友圈疯传,“隐翅虫在你的身上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可能当时大家都云里雾里的,拍打这种虫子之后会致死的节奏喽,其实这不是真的。

隐翅虫是什么虫子?

其实隐翅虫一年四季都有,它们身长0.6~0.8cm,类似飞蚂蚁,分布于世界各地,常栖息于草木或石下,昼伏夜出,喜欢在有亮光的地方活动,而且有向高的特性。

隐翅虫没有想象中可怕!

隐翅虫毒性不足以致人死亡,不过它体内的液体pH值相当于浓硫酸,所以如果任性怒拍隐翅虫皮肤就会被灼伤,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令皮肤溃烂。

隐翅虫的“宿敌”是谁?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隐翅虫最怕的就是风油精!风油精可有效杀死隐翅虫,500ml水内加入2~3滴风油精,就可以令隐翅虫在一分半钟内一命呜呼。

暖春四月,各种蚊子、虫子又双叒叕出来“捣乱”了,看到这些恼人的小动物,我们也许会条件发射般的“噼啪”把这些小动物拍死,但是面对隐翅虫大家千万不要怒拍,否则皮肤就遭罪了。但不拍它难道它不会主动攻击我们吗?

其实隐翅虫是不会咬人的,所以大家看到这些小虫子飞来飞去,甚至飞到自己身上千万要息怒不要怒拍,它本身是没有毒性,但是它体内的液体有腐蚀性,怒拍后会灼伤皮肤。建议大家看到隐翅虫或者是其它不常见的小虫子不要随便拍打,用嘴气吹走它们。

近段时间大家喜欢外出游玩,那么最好穿长袖的衣服,尤其是去爬山登高的筒子。平时睡觉的时候可以在寝室里喷点花露水,点灭蚊器,或者将风油精稀释后洒在房间的角落,让隐翅虫没法靠近咱们。

网传隐翅虫的毒性很强,不过专家就指出隐翅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毒。怒拍隐翅虫后会诱发皮肤过敏反应,但是用一些碱性的液体清洗皮肤,就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看到隐翅虫最好的方法就是吹走它们,不要怒拍,否则它体内pH值呈强酸性的液体就灼伤皮肤,引起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一开始皮肤会出现红斑,之后会出现水泡,皮肤会变得红肿,而且很痒,会令皮肤溃烂。不小心误拍隐翅虫后,大家可以用肥皂水、苏打水或者清水清洗皮肤,酸碱中和能缓解皮肤的不适,之后及时就医就没有大问题了。

实际上隐翅虫的毒性并没有那么可怕,还有一些毒物比它更凶猛。例如白纹伊蚊,清明前后的天气有些湿热、高温,最容易滋生这种蚊子,如果被这些蚊子咬了之后可能会得登革热。

恙虫的毒性和很猛,曾经有出现过恙虫咬死人的事件。清明这段时间也是恙虫高发的日子,大家平时要避免一些草丛、灌木丛里面玩耍。

白毒伞长得很清纯,但是毒性猛烈。白毒伞其实是一种有毒的蘑菇,如果你不能分辨哪种蘑菇是否无毒,就不要随便采摘了,避免出现误吃毒蘑菇中毒事件。

怒拍隐翅虫之后你的皮肤会有烧灼感,主要是隐翅虫体液pH值相当于浓硫酸,这些液体接触到皮肤不会致死,但是会令皮肤出现红肿,出水泡,而且会奇痒难耐,最令人心塞的是,怕打这些隐翅虫之后皮肤会留下色素沉淀,很不美观。

踏青、登高的时候建议穿大家长袖衣服。如果你的皮肤变得红肿,而且有烧灼感,又痒又痛的话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了。拍打隐翅虫后会出现以下症状,皮肤红肿、刺痛、奇痒难耐、糜烂、结痂以及鳞屑、水疱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全身症状。

所以拍打隐翅虫之后记住先用大量清水稀释伤口,或者准备肥皂水清洗皮肤,用碱性的液体冲洗伤口,能缓解皮肤不适,之后就要立马到医院检查了。

隐翅虫皮炎一般会在一到两周内痊愈,只不过愈合不太良好,毕竟皮肤留有色素沉着,影响形象。另外,如果伤口出现感染情况,也需要再次就医。

拍打隐翅虫后引起隐翅虫皮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立马用大量清水清洗伤口,这样能起到稀释的作用。当然最好有肥皂水或者苏打水清洗皮肤,此外也可以用一定比例的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伤口,并同时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

1、大量清水冲洗。清水能起到稀释毒液的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灼伤感。

2、高锰酸钾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和生理盐水。可以用一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一定比例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皮肤,这样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肥皂水、苏打水。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碱性的肥皂水清洗伤口,酸碱中和能缓解皮肤的不适。

4、炉甘石洗剂。大家用炉甘石洗剂的时候,建议先将脓疱挑破而且擦干,然后再抹炉甘石洗剂,每日涂抹3~5次。

5、口服抗过敏药物。口服希斯敏或者扑尔敏药物,这些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擅自服用药物。

6、抗过敏软膏。局部消毒之后,涂抹抗过敏皮炎平软膏,或者无极膏,不过不能将药膏直接涂抹在伤口处。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