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子的热量

作为一个吃货,不吃枣子怎么行,枣子的味道口感已经赛过不少食物了,而它在营养价值方面更是佼佼者,需要进补的时候,枣子绝对是我们的首选。不过对于肥胖一族来说,枣子的热量倒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这种温补食物会不会热量高得吓死人呢?
枣子的热量

枣子经常被用来作为进补的食材,在一些养生的食谱中一般都可以看到枣子的身影,尤其是大红枣,更是补物,那么枣子的热量如何呢?

枣子的热量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红枣,在100克红枣中,热量高达264大卡,是属于高热量食物,到底如何判断它的热量高低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来进行对比,米饭的热量是每100克有116大卡,苹果的热量是每100克有52大卡,桂圆的热量是每100克有72大卡,这样你就能看出红枣是一种高热量食物了吧。

正是因为枣子的热量较高,因此在减肥期间是不建议大家吃的哦,而且枣子的糖分含量也比较高,它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因此如果你正在减肥,建议还是要慎吃枣子的,多吃一些减肥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它们才是你减肥时最理想的食物,而枣子呢,还是等瘦下来再吃吧!

枣子作为一种营养滋补品,功效可不少呢,让我们来看看吃枣子具体有哪些功效吧。

1、强身健体

枣子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有机酸的含量都十分丰富,而且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能够给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身体自然更加强壮了。

2、补血

红枣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补血,很适合女生吃哦,红枣在干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铁,而铁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元素,可以补血益气,让我们的脸色更加红润,还能减少女性贫血状况哦。

3、降低胆固醇含量

枣子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变少了,身体也更健康了,患胆结石的几率大大降低。

4、抗癌

枣子可以抑制癌细胞,保护肝脏,免疫力得到很大的增强哦。

5、预防骨质疏松

枣子含有丰富的钙质,可以帮助身体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和发育不良。

6、预防高血压

枣子中含有的一种叫做芦丁的物质是可以软化血管的,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有防治作用,此外,它还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是一种养心的食物。

枣子是可以直接吃的,但是除了直接吃,它还有其他不少吃法呢,让我们来涨涨姿势吧。

1、煮饭

想要给全家人补充营养,不妨在每天煮饭的时候加一些去了核的红枣瓣进去,与大米混合在一起煮熟,饭香和枣的香甜结合,还能强身健体。

2、冲茶饮

将大枣去掉皮和核之后用小火细烤一下,随后用烤过的红枣煮水喝,可以补中益气,健脾胃。

3、煲汤

用红枣煲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食用方法,准备适量的大枣和花生米,同时准备4只猪蹄,将这些材料用来煲汤,可以在期间加入一些八角、花椒、小茴香等,可以煲出一锅进补的大枣花生猪蹄汤,而将适量的红枣、龙眼干放在一起用小火煎煮,加入一些蜂蜜,则是一道专治睡眠不好的养神汤了!

枣子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早已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见食物,那么枣子的价格怎么样呢?红枣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一般一斤红枣的价格可以达到二十几元一斤,甚至一些质量较为上乘的品种还会达到几十元一斤,不过红枣是干制的,所以我们一次不会买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能接受。

那么新鲜的青枣怎么卖呢?青枣的价格浮动也是比较大,便宜的有6、7元一斤,贵的也可以达到二十多元一斤,一般在水果店或者超市都可以买到,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应该注意它的新鲜程度,因为和红枣不同,青枣是新鲜的水果,如果放的时间较长的话,就会影响口感和营养。

枣子是可以常吃的,但是它也有一些食用禁忌,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吧,这样在吃的时候就不会出问题啦。

红枣的皮一般比较硬,而且纤维也多,所以大家在吃枣子的时候得细嚼慢咽,一次也不要吃多了,否则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胀或者便秘。同时,红枣的糖分较高,大家在吃完枣子之后,最好要刷牙,否则很容易引起蛀牙。

还有一种情况下要慎吃枣子,就是在吃退烧药的时候,因为红枣是一种高糖分的食物,它会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降低药物的吸收速度,会影响退烧药的效果的,所以如果你正在服用退烧药,尽量不要吃红枣。除了这些以外,就是不要一次吃太多红枣了,会造成消化不良,胃难受,其他没什么问题,一天吃上个5~10颗红枣,养生功效很不错呢!

任何食物都不要无节制地大量食用,枣子也不例外,虽然枣子在进补上功效显著,但是如果一次吃多了,还是会给身体带来不适的。枣子的皮较厚,而且纤维较多,如果一次吃太多的话,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常见的就是造成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甚至出现便秘等,这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枣子的热量和糖分含量都比较高,这两项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可是致命的伤害哦!高热量高糖分是会引起肥胖的,如果你刚好在减肥期间,那么就千万不要大量吃枣子,这样只会加重肥胖,而且对健康也十分不利。因此,大家在吃枣子的时候一定要适量,避免一次吃太多,如果是红枣的话,一天吃10颗以内就行了,多吃无益哦!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