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

新生儿败血症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一定有很多的家长深受新生儿败血症的困扰。那么问题就来了,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是什么?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哪些?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有哪些?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

新生儿患有败血病,家长们都心里着急,不知道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看到宝宝受到病痛的折磨,家长们心里也很难受,那么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败血症对宝宝的生命存在很大的威胁。很多家长都会问新生儿儿败血症这种病能治好吗?由于宝宝患病一般容易哭闹不止,而败血症的宝宝异常安静,所以并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再者败血症的宝宝发病症状和黄疸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相似,所以很容易被误诊,而错过了新生儿败血症的最佳治愈时间。此病在临床实践中已常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多患者可彻底治愈。如果不伴有其它并发症,治愈后也不会留有后遗症。

新生儿败血症出现之后, 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病因,只有找到了病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那么新生儿败血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

感染的途径有以下3种方式:

1、宫内感染:妈妈在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大家可以分辨出来吗?时刻关注新生儿的动向,要早点发现早点治疗,那么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哪些呢?我来给大家讲讲,让大家了解之后可以早点发现宝宝的不适~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宝宝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而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好像不懂得饥饿。

2、哭声低微如“猫叫”: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体温很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会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拉伸上肢,也没有明显的屈曲反应,一松开宝宝的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也不会抓紧妈妈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败血症的宝宝在受到刺激时,反应能力低下,不会做出适当反应,例如惊醒、注视、微笑等,会表现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也不增加。

8、严重败血症会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知道了新生儿败血症原因以及症状,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治疗了,那么大家知道常见的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般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

2、病原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3、局部病灶的处理: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

单纯的败血症只要是治疗得当,应该是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日后宝宝会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复杂的败血症,例如合并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其后果,则视此器官被破坏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脑萎缩、水脑症、听力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足或是长期腹泻等。

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防患于未然,在宝宝还未诞生的时候,我们的准妈咪们就要开始准备预防各种疾病骚扰我们的宝宝,那么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