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围虾怎么洗

现在正值基围虾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人都爱吃基围虾,但又害怕在外面吃了洗不干净的基围虾会拉肚子,自己买回家来做又不知道怎么清洗好,特别是基围虾的直肠里有很多黑褐色的消化残渣,这可愁坏了吃货们,该怎么办呢?基围虾要怎么洗。下面妈网百科就为大家支招,教大家怎么清洗基围虾!
基围虾怎么洗

每次经过海鲜大排档,都会闻到一股香喷喷的海鲜味,嘴巴都馋了吧!特别是这时候正值基围虾大量上市,肉质肥美且营养丰富,让吃货们食指大动呀,但这基围虾在吃之前可要好好地清洗一番,因为基围虾的直肠里可是有很多的消化残渣,还有细菌,处理不干净很容易拉肚子的,那么基围虾怎么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剪虾头,以45度的角度,从虾脑部向下剪除。

2、用剪刀挑出虾脑。黑的脑、红的血都出来了。

3、紧邻虾脑前部的是虾黄,这是个好东西,如果有黄,挑的时候要小心尽量 保留虾黄。

4、轻轻地拽出虾脑,会有一部分虾肠被拽出。

5、剪虾尾巴,如果不想保持好看就剪掉虾尾巴,剪的时候稍微带一点尾部的 肉,因为这里可能也有括约肌不多剪一点挤不出来,反而会把虾捏烂了。

6、挤虾肠,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虾背,向尾部用力,虾肠出来了。继续。看看 挤出来的泥肠。

以上就是清洗基围虾的方法啦,吃货们赶紧mark下吧,只有清洗干净,取出污物,这样既卫生也比较容易入味哦。

基围虾是河虾吗?基围虾是属于哪种虾呢?相信大家到菜市场最常见的海鲜应该是基围虾了,那么基围虾究竟是河虾还是海虾呢?

基围虾是淡水育种、海水围基养殖的海虾哦!

基围虾形态像对虾,但它的壳比对虾软,体形没有对虾大,一般如中指大小,广东沿海的河口海区产量较高,且体肥壳薄、肉质鲜美爽口。基围虾幼虾呈墨色至深绿色,成虾呈浅啡黄色,身体布满密集的浅褐色点。

市场上有些用白虾冒充基围虾,挑选时候应该注意:一看颜色、二看斑点。就很容易鉴别了。

别看基围虾个头小小,不及对虾“高大壮”,可它的营养价值可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种虾类哦!那么基围虾有什么营养成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

首先,基围虾虾中含有丰富的镁微量元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非常好,可以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防止发生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的功效;

再者,基围虾还可以补肾壮阳、养血固精、益气滋阳,所以适合男性不育患者、肾虚阳痿、腿脚无力的人食用。

另外,因为基围虾还有通乳抗毒功效,所以适合产妇食用。同时它还有通络止痛、开胃、化痰化瘀、解毒等功效,所以也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喜欢吃基围虾的人很多,基围虾富含了大量的钙质,对吃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钙质,特殊是小朋友,更爱吃虾。可是妈妈们往往觉得挑选基围虾是件困难事,不知道怎才能挑选到既新鲜又肥美的基围虾,那么基围虾要怎么挑选呢?

第一点,新鲜的虾是要头尾完整,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弹性和弯曲度的,如果选择的虾头与体、壳与肉相连松懈,头尾易脱落或分离,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那么它有很大的可能是不新鲜的虾,更有可能它已经是死虾了。

第二点,新鲜的虾壳与虾肉之间黏得很紧密,用手剥取虾肉时,虾肉黏手,需要稍用一些力气才能剥掉虾壳。新鲜虾的虾肠组织与虾肉也黏得较紧,假如出现松离现象,则表明虾不新鲜。

第三点,鲜活的虾体外表洁净,用手摸有干燥感。但当虾体将近变质时,甲壳下一层分泌黏液的颗粒细胞崩解,大量黏液渗到体表,摸着就有滑腻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明虾已经变质。

基围虾的味道鲜美,是众人喜爱的餐桌上常见美食,其营养极为丰富。做法也十分简单,那么基围虾要怎么做好吃?跟着妈网百科一起来涨知识吧!

首先,在挑选食材时,要看基围虾是否新鲜,新鲜的基围虾吃起来肉质十分鲜美。如果不新鲜的话吃起来不仅口感差,也很容易会导致腹泻。选虾时,虾壳要有光泽,虾头、壳紧密附着虾体,坚硬结实,无剥落。虾肉组织紧密、有弹性。如果虾头与壳变红、变黑,则不宜购买。

其次,在做基围虾时要先剪去虾头,剪去虾尾和胸鳍,然后去除虾线,弯起虾的背节地方,用牙签轻轻挑出虾的充满了黑褐色的虾线,其中充满消化残渣,再用手挤压虾尾,把虾尾的消化残渣挤干净。再用水清洗,这样吃起来就既美味又卫生!

基围虾肉质鲜美,经常是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吃基围虾也有诸多的禁忌,你知道基围虾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基围虾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一、吃基围虾不能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C

因为基围虾等甲壳类海鲜中含有高浓度五价砷化合物,其本身对人体无害,但若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C时,五价砷会被还原成三价砷,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会导致急性砷中毒,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二、基围虾不要和水果混着吃

这是因为基围虾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如果同含鞣酸量较高的食品一起吃,不仅会降低海鲜的营养成分,而且会使海鲜中的钙类与鞣酸结合,生成一种不易消化的物质,导致呕吐、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