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而肌酶高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的疾病导致的,例如心肌炎,心梗,心衰等。如果年龄偏高,还有相应的症状,那么是冠心病、心梗可能性大。那么,心肌酶高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样进行治疗?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若被检测出心肌酶高,那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心脏的心肌细胞含有特殊的酵素,当心肌梗塞或急性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细胞会坏死崩解,这时这些酵素(心肌酶)会溶解到血中,造成不正常的升高。

临床和实验表示,这些酵素(心肌酶)(如I型肌钙蛋白-CTnI或T型肌钙蛋白-CTnT)的升高代表此次的心脏病发作是极度危险的,不仅表示心肌细胞受损达某一程度,也会有较高的机率产生许多重大不良的心脏并发症——再度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等(即较差的预后状况),但发病初期不一定会升高,一般要4~6小时甚至12小时才会上升,所以需持续监控。

对于心肌酶高,其实是要看高多少。一般高5~10倍以上意义比较大,为电击引起的,显然是心肌损害以后引起的,电击对心脏伤害最大了(心跳就是一种电位活动),一般会出现心律失常。那么,对于心肌酶高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心肌酶高点会自己恢复的,一般2级以上医院(县级以上)都能处理,一般都是休息,营养心肌,预防心律失常等处理,如果没症状可以休息观察为主,但还是最好住院。

除此之外,心肌酶高可能是心肌炎导致的。患了心肌炎应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症状、体征好转,心电图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时应积极纠正。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心肌酶高的相应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此外,心肌酶高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呢?

心肌酶高很有可能是心肌炎,但是,还不能确诊,而且医生还要有相关的体检体征,除了这些还需要心电图的检查证据,比如心肌损伤的表现和心律失常等,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作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大小和心功能。

如果确定心肌酶高是心肌炎。那么,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常见体征,窦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平行,也可有窦性心动过缓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者占1/3~1/2,见于重症心肌炎,因心脏扩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杂音,心肌损害严重或心力衰竭者,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合并心包炎者可闻心包摩擦音,轻者可完全无症状,可发生猝死。

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但是,如果发现宝宝的心肌酶高,建议家长们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复查心肌酶谱,请儿科医师做宝宝心脏的健康评估;如果心肌谱正常可以停止使用果糖。医院可能会使用左旋咪唑搽剂、转移因子口服液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毛细支气管。

除此之外,宝宝如果有肺炎病史,查血心肌酶高,不排除是病毒性心肌炎,而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一般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休息至少3~6月,病情好转或心脏缩小后可逐步活动;必要时用强地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用于抢救急性期并发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经其他治疗不满意者,一般不宜常规用于早期心肌炎;有可能病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要对症治疗,不能盲目治疗。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