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汤下奶吗

食在广东,还真不是夸大的!广东人非常喜欢吃,对吃的研究也比较多的,像小小一根牛尾,也能被广东吃货们制作成绝色美食,那就是牛尾汤!牛尾汤又称黄精枸杞牛尾汤,是广东省传统的汉族名肴,属于粤菜广府汤。让大家吃惊的是,小小一碗牛尾汤,居然还能下奶,是不是万赞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的话,那就要认真往下阅读了哦。
牛尾汤下奶吗

新晋妈咪烦恼多,奶水不足怎么破?怀胎十月,终于解放了,看着宝宝在自己的怀中,相信妈咪们肯定是觉得过去的辛苦一切都值得!妈咪在生完宝宝后身体都是比较虚弱的,这个时候需要多喝一点汤水,一是要补身,二是要催乳,没有奶水给宝宝吸,那可不行啊!牛尾汤是一道非常具有良好滋补作用的汤品,不仅美味,听说还能下奶哦。那么这样的说法科学吗?妈网百科马上为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牛尾汤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牛尾汤的钙含量极高,所以常喝牛尾汤可以补钙,牛尾汤还能健脾胃,养气血,牛尾汤有催奶下奶的好处。不过不是所有新妈妈喝了都能下奶哦,其中的原因也是复杂,可能是个人体质不一样哦。没有奶水来的妈咪们可以试试别的汤水哦,例如鲫鱼汤、猪蹄汤或者是老母鸡汤,这些汤品都能够下奶催奶。

另外,喝牛尾汤下奶也不是那么的好,尤其是夏天,不适合喝牛尾汤呢,这是非常容易上火的呢,因此肝火虚盛的妈咪还是谨慎选择。

刚上完BB的妈咪通常都要喝很多的汤品,这样才能够帮助下奶催奶,还有很好地恢复身体哦。在广东地区,产妇生完宝宝,家婆就会给媳妇煲上一锅美味的牛尾汤,那鲜味十足的牛尾汤,不仅能够增进食欲,还能帮助下奶,宝宝有奶吃才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呢!那么下奶的牛尾汤需要怎么做呢?妈网百科马上为大家奉上牛尾汤下奶的做法,有需要的妈咪们不妨收藏一份哦。

清炖牛尾汤

食材:牛尾、姜、葱、盐。

做法:

1、我们首先可以将牛尾洗净,泡在清水里泡出血水,记住一定要洗干净,以防在吃的时候看到血红一快哦;

2、然后在锅中烧开水,倒入牛尾焯几分钟后捞起,主要是去掉一些油腻和膻味哦;

3、砂锅里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牛尾、姜片炖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1.5个小时;

4、最后加入盐调味,撒上葱花就可以开吃了哦,香喷喷的汤品,是不是食欲大开呢?

生娃一次,就像是从鬼门关那边走了一趟,痛并快乐着的滋味,是男人是没办法能够体会的。所以说生完孩子必须要及时补充营养,要不然不仅会造成奶水不足,还会为自己的健康埋下病根。在广东地区,产妇经常会喝牛尾汤,那么牛尾汤产妇喝多少为宜呢?且听妈网百科详细讲解一番。

新晋妈咪当然最在意宝宝吃得饱不饱了,为了奶水充足,所以有些妈咪就会变得盲目,一个劲儿补补补!进补需谨慎,像牛尾汤,最好不要天天喝哦,一般人最适宜的进食频率为3-4个星期喝一次,不过在坐月子这个特殊日子里,可以隔三差五喝一次,但是不能喝多,每次1-2碗就ok了。新妈妈不能喝多汤水主要是牛尾中的牛骨髓含有较多的油脂哦,喝多的话可能会形成血脂高呢,所以说妈咪们必须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哦。

另外,孕妈咪如果喝了一段时间都没下奶的效果的话,建议尝试别的方法,喝别的汤水或者是吃点下奶的食物比较好。

牛尾汤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汤品,新手妈妈喝这个还能起到很好的下奶作用哦,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瞬间就觉得牛尾汤营养价值飙升了呢。当然,除了对产妇好之外,我们一般人也是能够喝牛尾汤的。但是牛尾中的牛骨髓含有较多的油脂,因此在煲的时候非常考究技术。那么尾汤怎么煲不油腻呢?妈网百科为大家支支招。

坐月子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肉汤不要过浓,肉汤越浓,脂肪含量就越高,乳汁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越多,含有高脂肪的乳汁不易被婴儿吸收,往往会引起新生儿腹泻。

所以,做牛尾汤的时候应少放糖、盐、味精,避免用燥热的材料;

另外汤里面加入各种蔬菜以及将牛尾焯一焯水,能去掉一定的油腻感;

最后炖好后再用勺子把浮油去掉,产妇可以搭配着喝一点蛋汤、蘑菇汤、白菜汤等较为清淡的汤。

生儿育女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自打孩儿出生,就意味着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了,因为妈妈的健康与否,往往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坐月子进补很重要,但是要挑选适合进食的食物才能让产妇的身体恢复,牛尾汤就是很不错的选择!牛尾汤不仅味道美味,还具有下奶的作用,非常适合奶水少的妈咪食用哦!那么问题来了,牛尾汤产妇什么时候喝好呢?

正常情况下自然生产的产妇在产后3-4天开始下奶,剖腹产的产妇多在产后5-7天开始下奶。喝牛尾汤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情况,若身体健壮,初乳的量相对较多,产妇可适当推迟喝牛尾汤,以免胀奶,反之可早些喝汤。正确的做法是在产后3天左右,喝适当的牛尾汤。

另外,产妇分娩后体质虚弱,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而且分娩过程中体内损失大量水分,因此产后第一天应吃流质食物,多喝些高热量的饮品,如红糖水、红枣汤、藕粉、杏仁茶等。第二天则可吃些稀软的半流食,如水鸡蛋、嫩鸡蛋羹等。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