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骨牛排几分熟好吃

t骨牛排是牛的哪个部位?由于t骨牛排和其他部位的牛排不同,独有的T型结构让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那是t骨牛排,加上可以以一块牛排品尝两种口味,不仅受到国内饕客们的喜爱,而且在美国也是大受欢迎的牛排类型。那么t骨牛排几分熟好吃呢?t骨牛排怎么腌制好?下面就由妈网百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t骨牛排的做法大全及其营养价值,敬请关注哦!
t骨牛排几分熟好吃

t骨牛排深受很多中国人的喜爱,特别对于食肉族来说,不仅分量足,而且“骨边肉”更符合TA们的口味。说到t骨牛排,让人们纠结的是吃几成熟的才好!

t骨牛排几分熟好吃?3分熟、5分熟或者7分熟。

t骨牛排其实也叫做丁骨牛排,由骨头分开的两侧肉,一边是菲力,一边是西冷,这类型的牛排也受到很多美国人始终如一的喜爱。t骨牛排其实就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可以一次性品尝到油腴或爽俐,建议可以煎制或烧烤熬3-7分熟哦!但如果你接受不了的话,其实t骨制作成全熟,也很香。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t骨牛排是他们的最爱,不仅因为肉的分量大,而且还因为一次可以吃到两个部位的牛肉,一是菲力,二是西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t骨牛排的做法大全吧!

【t骨牛排-西式吃法】

主料:T骨牛排400克

调料:土豆适量、小番茄适量、西兰花适量、盐适量、黑椒汁适量、牛油适量、橄榄油适量

做法:

1、t骨牛排自然解冻;土豆洗净带皮切成厚块;番茄洗净对半切开;西兰花洗净掰成小朵备用。

2、准备一锅清水,烧开,放入少许粗盐和油,放入全部蔬菜,焯熟后捞出。

3、准备平底锅,加入橄榄油,烧得非常热的时候,放入牛排,煎2分钟。

4、翻面,煎1-2分钟,可以用筷子压一下,如果发觉慢慢变硬了就证明可以了。

5、将煎好的牛排装盘,加以蔬菜摆盘装饰,此时不忙着切开牛排。

6、将牛油放入平底锅,用小火烧到融化,加入黑椒汁煮熟。

7、将酱汁浇到牛排的上面,静置10分钟后就可以切开牛排食用了。

【t骨牛排-中式吃法】

主料:牛排25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生抽适量,老抽适量,胡椒粉适量

做法:

1、牛排切成3厘米厚的片,用食盐、现磨的黑胡椒粉加入鸡蛋清,腌制15分钟。

2、准备平底锅,用色拉油涂抹均匀锅的底部。

3、放入牛排,开大火煎,然后调成小火。

4、煎到变色后翻面继续煎。

5、放入老抽和生抽适量,加入少许清水。

6、继续小火慢慢煎,看到酱汁被收到差不多就可以起锅了。

7、最后上菜的时候放入少量的胡椒粉,摆盘就可以吃了。

t骨牛排属于牛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在吃牛排的时候根本没反应过来其实自己是在吃牛,直到吃出那一股腥味,这也是一些人不喜欢吃牛肉的原因,但是牛肉比猪肉的营养价值要高出不少,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t骨牛排的营养价值,说不定从此你就爱上它了呢?!

1、牛排含钾和蛋白质。

钾是大多数运动员饮食中比较缺少的矿物质。钾的水平低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生长激素的产生,从而影响肌肉的生长。

2、牛排富含肌氨酸。

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这使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在进行训练的头几秒钟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补充三磷酸腺苷,从而使训练能坚持得更久。

3、牛排含维生素B6。

蛋白质需求量越大,饮食中所应该增加的维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6,可帮你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的恢复。

4、牛排含肉毒碱。

肉毒碱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陈代谢,产生支链氨基酸,是对健美运动员增长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氨基酸。这种物质在鸡肉、鱼肉中肉毒碱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但是在牛肉中的含量却很高。

t骨牛排在做的时候可以腌制也可以不腌制,如果喜欢牛肉原味浓一点的话,可以直接不腌制,加入调料涂抹均匀便下锅煎,但如果需要腌制的话,那就要计算好时间了。

t骨牛排怎么腌制好?

1、解冻。通常在大超市购买的进口牛排,都是经过冰冻的。那么自己腌制的时候,先要将牛排放在室温底下解冻2小时,不要让牛排内部的温度太低。

2、拍松。这一步骤可以让牛排在腌制的时候更加入味,同时还有嫩肉的作用。因此可以用菜刀的刀背将牛排拍松。

3、调料。腌制牛排的最佳搭档就是橄榄油、现磨胡椒粉以及海盐,所以为求口味原始,那么在牛排上面涂抹橄榄油、现磨的黑胡椒粉以及食盐就OK了。

说起牛排,大家到西餐厅点餐总会晕头转向,看着N多种类的牛排,到底哪一款才好吃?不知怎么选择的你不妨选一客t骨牛排,可以一次品尝两种肉质。那么t骨牛排是牛的哪个部位呢?

t骨牛排是牛的哪个部位?

t骨牛排其实是牛背上的脊骨肉,肉质从细嫩到粗犷,一边很油,但一边又很爽口,算是同时吃到菲力牛排以及西冷牛排了,这口感太混搭,简直吃醉了。

t骨牛排也叫做丁骨牛排,而美式的t骨牛排还会比较大,一般厚度都是3厘米,重约450克,但是若去除骨头的话,肉的重量和其他部位的牛排重量也相差无几。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